EN
定植後的茄科蔬菜應該依照不同的品種需求,進行支柱、絲瓜網等各類設施的建立,並且應依照不同的品種進行整枝修剪,避免造成植株雜亂無章的恣意生長,依照品種差異的整枝修剪作業,有助於同區作物的生長勢一致性高,而且在之後的果實養護作業上也比較方便,更可以增加果實地生長與採收品質。生長期間應該也要依照不同生育狀況提供足夠的養分,尤其是連續採收型的小番茄、茄子、甜椒、辣椒等多種作物,應該注意營養生長期間氮、鉀肥的供給,開花前磷、鉀肥與胺基酸等營養劑的追加。
[全農肥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http://www.agriall.com.tw/
[全農肥料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griallnews.com.tw/
為了避免茄科作物因為土生性病害造成苗株死亡,可以在育苗期即進行各項預防與消毒的處裡,例如播種前的種皮消毒,苗期使用亞磷酸等有機栽培的植物保護資材進行處理,可以使苗株的抗病性建立起來,也可以降低苗株定植後病菌感染所造成的田間損害。由於大部分的茄科作物都是屬於長期栽培且連續採收,所以種植前的整地、下基肥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依照土壤物化性質斟酌施用有機肥或化學顆粒肥(化成肥料)作為基肥,而施用化學單質肥料作為基肥時,需依照各作物的肥料推薦量施用。
一般來說,茄科蔬菜的除了抗病品種外,一般都對青枯病敏感,青枯病也是茄科作物在栽培上的一個亟需作為解決的一個問題之一;實際的栽培上,除了選用抗病品系外,另一常見的方法即是選擇具有抗病性以及風土適應性佳的品種或同科屬的近源種作為根砧做嫁接,以期提高種植後的苗株可以避免或抵抗因為病害感染所造成的栽培損失。因為茄科作物大部分都是連續採收型的作物,可以在定植前的整地作業時期,施用有機肥以增加土壤有機質,並且依照土壤肥力情況,施用夠量的基肥以提供植株發育所需。
茄科的蔬菜作物亦是台灣很重要食用果實類的蔬菜之一,除了作為蔬菜的用途茄子等外,亦包含被視為水果的小果番茄語作為辛香料的辣椒等。常見的茄科蔬菜品種有:茄子、番茄、辣椒、甜椒、枸杞,以及作為大部分國家的糧食之一的馬鈴薯等多種;茄科作物植株因為品種的不同差異頗大,通常隨著栽培時間延長,植株尺寸都可能會變成小灌木。一般常見的茄科作物如果依照適當的季節有規劃的栽培通常都可以得不錯的生長狀態以及收成效益。但須注意栽培過程中的多濕環境與土壤性病原造成的病害。
葫蘆科的作物雖然可能因為留果位置、理蔓整枝的方式等或許有些微的差異,但基本上不外乎是以主蔓整枝(子蔓留果)、雙蔓(多蔓)整枝(孫蔓留果)等方式作為基本整枝理蔓的方式,但也會因為不同品種的差異而有所調整。而因為植株的整體葉面積夠大的關係,所以葫蘆科作物對於充足的肥料供給是有其必要性,主要在於葉面積的足夠與否與結果後的果實發育有很大的關係,另外也跟子蔓萌發也有關。而留果蔓也要注意需進行摘心處理,以避免營養供需失衡,使果實的發育受阻,影響到瓜果的採收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