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事新知

🍁秋作營養管理專論(五):鈣鎂營養對根系的關鍵性

2025.10.20

秋作進入穩定生長,根系健康是品質基礎

鈣元素能強化細胞壁結構,提升組織穩定性

細胞壁完整,能減少裂果發生

組織強健,能降低病原菌入侵風險

鎂元素是葉綠素核心離子

鎂的供應,直接影響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效率穩定,才能維持碳水產物輸送

當土壤溫度下降,鈣與鎂的移動性降低

養分固定與拮抗效應,會加劇缺乏風險

此時應透過水溶性或葉面型資材補充

葉面施用能繞過土壤限制,確保即時吸收

鈣鎂營養協同,能維持輸導系統穩定

根系強健,能支撐果實灌漿與品質累積

秋作管理中,鈣與鎂是協同保障的核心

🌳植物健康從營養開始,特殊肥料盡在全農。

🍁秋作營養管理專論(四):秋旱下的水肥協同管理

2025.10.13

秋季降雨不穩,容易出現「秋旱」

乾旱不僅限制水分供應,也抑制養分溶解與移動

根系在缺水環境下,吸收效率大幅下降

秋旱管理應重點落在「水肥並管」

第一,採取小水勤灌,維持適度濕潤

避免忽乾忽濕,減少根系壓力

第二,避免一次性大水灌溉

此舉能防止養分淋失與鹽分積聚

第三,搭配水溶性肥料施用

確保水分與養分能同步進入根圈

第四,增施有機質或保水型資材

有助改善團粒結構,提升保水性與通氣性

唯有水與肥協同管理,才能維持作物代謝穩定

水肥一體,是秋旱條件下最有效的管理策略

🌳植物健康從營養開始,特殊肥料盡在全農。

🍎秋作營養管理專論(三):鉀素管理與果實品質關聯

2025.10.07

秋季日夜溫差擴大,利於糖分與有機酸積累

鉀素在此階段,成為品質形成的核心

鉀素不足,會造成糖分分配不均

甜度累積受阻,果實風味下降

果皮著色延遲或不均,商品價值降低

鉀素在韌皮部輸導中,調節滲透壓並促進糖分運輸

充足的鉀能確保光合產物由葉片轉移至果實

在膨大期,鉀素能加速細胞體積充實

在轉色期,鉀素能促進色素代謝與外觀均勻

鉀能支持花青素與類胡蘿蔔素的合成,提升果實視覺品質

建議於關鍵時期提高鉀肥比例

葉面補充是避免根圈供應不足的有效途徑

鉀素管理到位,果實甜度、緊實度與色澤才能同步達標

這是秋作果品市場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

🌳植物健康從營養開始,特殊肥料盡在全農。

🍁秋作營養管理專論(二):氮肥精準供應的必要性

2025.09.30

入秋之後,氮素需求並非消失,而是更需精準管理

一次性施用高劑量氮肥,會造成硝酸鹽累積過多

硝酸鹽過剩,會導致碳氮平衡失調

碳水供應不足,則果實品質下降

徒長現象會削弱作物抗逆性,增加病害風險

建議以「少量多次」策略供應氮肥

此方式能維持穩定吸收,降低代謝負擔

水溶性或液態氮肥,可提升氮素利用效率

氮肥供應應與鉀素協同

鉀能促進氮素向氨基酸與蛋白質轉化

氮肥供應應與鎂素配合

鎂能確保光合產物進入氮代謝路徑

氮素若未有效轉化為有機態,利用率將大幅降低

精準氮肥管理,是秋作穩健生長與產量品質的前提。

🌳植物健康從營養開始,特殊肥料盡在全農。

🌾秋作營養管理專論(一):白露後氮鉀調整策略

2025.09.22
白露過後,晝夜溫差逐漸擴大

作物生長由旺盛的營養生長,轉向穩定的生殖生長

氮素供應若延續夏季高量,會導致徒長與病害感受性升高

氮素不足,則葉片會提早衰老,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氮素管理需依據作物生理狀態進行比例調整

建議採取分次、小量,並搭配中微量元素的方式供應

此舉可避免養分曲線波動過大,維持吸收穩定

鉀元素在此階段需求逐漸上升

鉀能加強碳水化合物的輸導效率

鉀能促進糖分向果實轉運,提升風味與品質

鎂元素是葉綠素核心離子,確保光合作用效率

硼元素參與細胞壁形成,能提升組織強度與輸導功能

氮、鉀、中微量元素的平衡供應,是秋作品質與產量的基礎

提早完成肥培節奏轉換,能保障後期果實的均勻發育

🌳植物健康從營養開始,特殊肥料盡在全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