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近幾年來因為全球氣候轉變劇烈,造成不同國家在各區上出現了不同層度的極端氣候效應,如大雨、大旱、大雪、高溫、低溫等等不利於生物活動的各種天氣型態,雖然是極端型氣候,但是通常都會在短時間內發生且停止。極端氣候造成了各種不同的社會、環保或是商業行為的影響,在農業生產上亦是造成更劇烈的反應,情況較輕者僅是造成欠收,重者可能造成生產地區的地形地貌的改變,所以面對可能會有嚴重性影響的氣候問題,其實應該要多加注意,從基本的設施、營養管理到人員安全上都應注意。
[全農肥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http://www.agriall.com.tw/
[全農肥料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griallnews.com.tw/
雨後的防除消毒工作是針對病害未感染的作物,在預期會感染的前提下的噴灑作業,這是針對病蟲害的部分。另外作物在生理栽培的養護上,要考慮到的積水傷害在於根系的損傷,雨後應該測底討論田間是否有積水的問題產生,如果有該如何去對治,改善田間的排水系統,將畦的高度提高,或者雨季期間栽培耐長期淹水的作物或品種,充分做到適地適種的原則。另外可以在雨後選擇具有發根效果的荷爾蒙藥劑或是選擇具有高量植物生長素的萃取物,例如冷萃型海藻精的施用,以期植株根系在逆境後恢復生機。
作物利用營養管理的作為梅雨時期的作物體質調養,即便想透過營養管理將化學防治藥劑減量施用,但仍然要注意梅雨前的防治以及梅雨後的消毒工作;尤其梅雨期間常發生突如其來的豪大雨常造成田間的作物不同程度的機械性傷害,而造成作物的死亡或損傷,在雨後一定要做清園處理,且要接著做一次消毒,以抑制尚未萌發的病菌孢子的活力;在封閉型或簡單遮雨棚設施栽培的作物或許較無須擔憂大雨造成的機械傷害,但室內相對濕度的提高也是多種病害的好發生環境,除了降低濕度外,防治仍是必要的。
多雨期間,雖然需要將氮素的供給量降低,但其他有助調整生長勢的營養元素、營養劑或用於防治用的病蟲害農藥等的噴施是如常的,甚至可能要隨時的增加。但須注意的是,多雨期間容易因為突如其來雨勢的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沖淋而流失,所以為了降低沖淋所造成的藥效損失的問題,在各類配置好的營養劑或農藥等水溶液中添加展著劑等增效劑,可以有效的改善各式的沖淋作用所造成的藥效損失,更可以延長各類藥劑停留於作物植體上的時間,使有效性延長,另外也可以減少藥劑的用量,降低用藥成本。
梅雨季節期間,在陰雨天的低溫期與非降雨時期的高溫期間,必須讓作物對於環境的耐受性提高,所以如前所述應該要設法降低對氮素的供給,另一方面則是可以提高鉀素的比例,以提高作物對逆境的忍受性,尤其有效幫助作物的多醣體之累積有助益,多醣體對於作物的耐旱能力有提高的效果,並且可以避免陰雨期間作物的徒長問題,並且適量的提供作物綜合微量元素,以補充生長期間因為多種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的多種不良生育徵狀。另外就是要注意作物要立支柱,以避免落雨造成的機械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