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事新知

入梅的營養管理措施(續)

2017.06.02

多雨期間,雖然需要將氮素的供給量降低,但其他有助調整生長勢的營養元素、營養劑或用於防治用的病蟲害農藥等的噴施是如常的,甚至可能要隨時的增加。但須注意的是,多雨期間容易因為突如其來雨勢的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沖淋而流失,所以為了降低沖淋所造成的藥效損失的問題,在各類配置好的營養劑或農藥等水溶液中添加展著劑等增效劑,可以有效的改善各式的沖淋作用所造成的藥效損失,更可以延長各類藥劑停留於作物植體上的時間,使有效性延長,另外也可以減少藥劑的用量,降低用藥成本。

[全農肥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http://www.agriall.com.tw/

[全農肥料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griallnews.com.tw/

入梅的營養管理措施(續)

2017.05.31

梅雨季節期間,在陰雨天的低溫期與非降雨時期的高溫期間,必須讓作物對於環境的耐受性提高,所以如前所述應該要設法降低對氮素的供給,另一方面則是可以提高鉀素的比例,以提高作物對逆境的忍受性,尤其有效幫助作物的多醣體之累積有助益,多醣體對於作物的耐旱能力有提高的效果,並且可以避免陰雨期間作物的徒長問題,並且適量的提供作物綜合微量元素,以補充生長期間因為多種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的多種不良生育徵狀。另外就是要注意作物要立支柱,以避免落雨造成的機械性傷害。

[全農肥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http://www.agriall.com.tw/

[全農肥料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griallnews.com.tw/

入梅的營養管理措施(續)

2017.05.24

所以在適當的環境與氣候條件之下,選擇適當的作物品種是成功栽培的一項重要前置工作,尤其是入梅後緊接著是盛暑時期,選擇抗熱、抗旱、耐淹水與抗病蟲害的品種,才是真正使得農事作業事半功倍的重要原因之一。入梅前後要注意到的肥培管理重點在於避免使植株的營養生長過於旺盛,也就是說避免在入梅前大量施放氮素營養,尤其是夏季氣溫高又遇雨量充足,很多作物因為氮素攝取效率極佳,容易造成氮素過量所引起之各種之理想農、園藝所追求的品質條件相違背,也能避免後續的不利徵狀。

[全農肥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http://www.agriall.com.tw/

[全農肥料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griallnews.com.tw/

入梅的營養管理措施(續)

2017.05.22

梅雨季是接著初夏時期的作物養護工作,所以梅雨期間的作物是否可以適應著短暫卻連續的陰雨氣候,確實還是要在初夏時期即做好;不外乎根系的健全、植株的強健性、田間與設施的排水措施要完整等。當然田間與設施的排水措施部分是很重要的一個條件,例如雨季或好下雨的環境,且地下水位高不易排水的地區就應該選擇作為高畦,所以田間的整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依照栽培的環境與作物種類做適當的調整。另外栽培的工作從選擇苗株品系開始,就應該要選拔抗性品種,適地適種。

[全農肥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http://www.agriall.com.tw/

[全農肥料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griallnews.com.tw/

入梅的營養管理措施

2017.05.18

五月份開始,將步入台灣的梅雨季節,每波鋒面的到來,快則一至兩天的影響,慢則近一個禮拜的綿綿降雨。梅雨期間,伴隨著照度不足、田間土壤的含水量過高、淹水逆境、氣溫突降等衍生出的作物徒長問題、根系缺氧而生育敗壞、病害與各種複合型生理障礙等。為了避免上述的各類作物的不適反應,不外乎從田間的基本管理著手,例如病蟲害防除、營養管理措施以及田間栽培地的設施建置等等。例如多種因為低溫多濕所造成的細菌性或真菌性病蟲害應該要在梅雨季節來襲前作預防性的保護噴灑作業。

[全農肥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http://www.agriall.com.tw/

[全農肥料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griall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