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壓力與蒸散平衡的核心,營養支援提升組織防禦力
 
🌱濕度控制在溫室管理中是最容易被忽略,卻對病害與生理平衡影響相當深遠的一環。當相對濕度長期高於85%,將加速病原孢子萌發氣孔傳播,導致灰黴病、疫病、白粉病頻發。同時,過高濕度亦使氣孔閉鎖、蒸散停滯,造成葉片缺鈣、果實裂果與鈣鎂失衡。
 
🌱環控設備可透過通風、抽濕、分區灌溉與水源管理調控空間濕度,但作物本身的抗濕性與防禦力,則需靠營養策略提升。首先,鈣(Ca)與矽(Si)可強化細胞壁與角質層,使病原較難穿透葉面進入。這類元素亦具備誘導性防禦(Induced Resistance)作用,可提升植株自我防禦基因表現。
 
🌱此外,含有有益微生物(如枯草桿菌、芽孢桿菌)或腐植酸基底的生物刺激劑,有助於根系形成共生關係,提高水分與營養利用效率,維持吸收系統穩定性。硼(B)、鎂(Mg)等微量元素亦參與氣孔調控與能量傳遞,使葉面蒸散過程更具效率,避免水分滯留與缺氧狀態發生。
 
🌱因此,濕度管理不僅止於「排出濕氣」,更在於讓作物具備足夠體質強度去「面對濕害」,從源頭減少病害發生機率,並維持正常代謝與輸導功能。
  
🌳植物健康從營養開始.特殊肥料盡在全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