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土壤鹽積的成因與影響: 🌱土壤鹽積(鹽害)主要來源包括灌溉水質、氣候條件與施肥管理不當:若長期灌溉高鹽分水源、過量施肥或耕作不合理,會導致鹽分累積於土壤表層,尤其在設施栽培環境中(如溫室、網室)更為明顯。調查結果顯示,在台灣設施蔬菜田中,約有25%土壤鹽分偏高,且60%以上存在養分過剩問題。 🌱高鹽分環境會抑制植物根系吸水,造成生理性乾旱與營養吸收障礙,進一步引起光合作用效率下降、氧化壓力上升,導致生長停滯、產量降低、品質劣化。而高濃度鈉離子也會破壞土壤團粒結構,使土壤板結、通氣不良,進一步惡化根圈環境。若能及早監測與改善土壤鹽積問題,才是維持農田生產力關鍵。 🌱簡易判斷土壤鹽積的方法: 🌱現場快速判斷土壤鹽積程度,常用**土壤電導度(EC)**測量法。將土壤樣品與去離子水以1:5比例混合,震盪過濾後測量溶液電導度,便可反映溶解鹽分的總量。一般而言,⏺︎ EC值小於8 dS/m:低鹽害風險;⏺︎ 8~2.0 dS/m:輕度至中度鹽害;⏺︎ 高於0 dS/m:屬於重度鹽害,需立即採取改良措施。 🌱利用便攜式EC儀可定期監控土壤變化,搭配pH與基本養分測定,有助於施肥策略及灌溉管理即時調整。 🌳植物健康從營養開始.特殊肥料盡在全農🌳